2009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之外贸篇

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劵报,新龙现全文转载如下:

外贸环境将面临多重挑战

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月度同比大幅下降局面,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可能较2008年大幅下降达20%左右。其中,进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25%左右,出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17%左右。

⊙徐平生

第一,出口数量很可能呈持续同比负增长态势。在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将不是短期现象,很可能要持续一段时期。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美国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1月预测,按PPP法GDP加权汇总,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2009年增长2.2%,比2008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在2009年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整体负增长。
在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08年的2.5%放缓至0.9%,这是该行自1970年记录该数据以来的最小增幅。2009年,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将下降0.1%;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6.3%和4.5%,低于2007年的7.9%,经济放缓程度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更为严重。

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在2008年度的消费支出水平将大幅度下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消费者支出出现自1942年以来最大降幅,这将延长美国经济衰退期,并将使美国失业率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另根据来自51位经济学家于2008年12月4日至9日调研数据加权估算,美国2009年家庭消费支出将会下降1%,降幅达珍珠港被袭以来最大;到2009年中期,美国经济将会出现连续四个季度以来最大程度的紧缩。欧洲和日本的形势同样极为严峻。

二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幅放缓,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富裕国家中保护就业免遭低成本国家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筑贸易壁垒美欧遥相呼应。国际需求减少,贸易增长乏力,将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执政部门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

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大幅度升值,将大大抑制国际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2008年8月份以来,美元强劲升值,对欧元、英镑和澳元等货币升值幅度都高达20%以上,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将极大抑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同期,越南盾、印度卢比、韩元等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也有较大幅度贬值,欧美的进口需求已经大幅向越南等经济体转移,从而对我国出口需求形成较大挤压。

四是经过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但是,市场份额是有限的,一旦达到上限,就不可能再通过提高市场份额来提高出口的增长速度,而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9年我国出口数量增长出现萎缩已成必然。我们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实际数量将会出现下降,降幅可能达5%左右。

第二,实际进口数量将出现下降。在我国经济持续减速和实际出口量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实际进口量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2008年11月份当月估计已经出现5%左右的负增长。预计2009年我国实际进口很可能会在2008年11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下降幅度可能在7%左右。

第三,出口整体价格水平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2009年,在境外需求将大幅萎缩和我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出口的整体价格将会下降。

一是需求大幅回落将对出口商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力。2008年以来,境外需求增速大幅下滑已经给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施加了巨大压力,大多数企业只能保本微利,且相当部分企业已经陷入困境。2009年境外需求的萎缩趋势依旧,这必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产生更大的压力。

二是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回落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回落提供了巨大空间。2008年前9个月,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导致我国商品价格难以回落的重要因素。前8个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大幅上涨, 9月以来,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急速回落和需求快速萎缩使PPI大幅下降。可以预计,PPI将继续下降,2009年我国的PPI同比涨幅全年都很有可能为负,全年平均跌幅估计在3%左右。

三是出口关税下调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多次大幅上调,同样为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政府已多次降低或取消部分出口商品出口关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预计我国出口退税率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四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贬值,这将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提供一定的下调空间。

结合需求下降、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我们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将可能在10%左右。{mospagebreak}

第四,进口整体价格将会大幅回落。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持续在低位运行。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大力去杠杆化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使不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也将持续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震荡运行,难以再现大幅上涨。

考虑到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在30%以上,2009年初级产品平均价格可能较2008年下降高达40%左右,结合其他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可能在17%左右。

第五,我国月度进出口总额将持续负增长。2008年11月份开始,由于我国进出口的量价齐跌,我国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再现持续负增长。在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我国自当年7月份开始,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8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从2008年11月份开始,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也可能导致我国将再现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同比负增长。

上一轮(199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同比负增长有一大特点,除个别月份下降幅度较大外,其余月份同比负增长的幅度相对要小,都在-5%以内。

但是,本轮的持续负增长将与上一轮相比有显著的不同,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要大大高于上一轮。首先,上次危机主要是东南亚、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显著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外部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此次金融经济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受影响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未能幸免于难。其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当时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经济对外依存度也很小,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有极大的深化,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大幅提高。

综合考虑进出口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情况,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月度同比大幅下降局面,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可能较2008年大幅下降达20%左右。其中,进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25%左右,出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17%左右。

第六,我国贸易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2009年,我国贸易条件将可以得到很大改善。2008年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进口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进口价格指数从2008年8月份122.70回落到10月份的110.80,11月份可能已大幅下降到88的水平。同期,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回落。反映在贸易条件上,已从2008年7月89.0的低点回升到10月份的97.8,11月份更是上升到110左右。这表明我国贸易条件开始得到显著改善。综合我们对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走势的分析,2009年我国贸易条件将持续改善。

第七,贸易顺差将保持高水平。2008年前三季度,尽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由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我国贸易顺差持续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从2008年9月份开始,随着我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改善,我国月度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在9月至11月份,我国当月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分别为293.67亿美元、352.39亿美元和400.90亿美元。其中,11月份月度贸易顺差更是创下400亿美元新高,这是在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9%的基础上取得的。

2009年,由于我国贸易条件将持续改善,尽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能会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幅下滑,但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保持高水平,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可能将高达3300亿美元左右,将高于2008年全年3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水平。

第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可能为负。由于进出口价格相对变化带来的贸易条件变化,贸易顺差水平并不能反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尽管贸易顺差同比负增长,但前三季度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仍有相当的拉动作用,拉动经济增长达1.2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我国实际进出口量将同步萎缩,净出口规模有可能将较2008年有所减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可能为负,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下拉作用。

灵活审慎出台政策措施

积极应对外贸严峻形势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下滑的现象。在大力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的转型,并逐步改变我国外需依存度过高的状态。

第一,要有选择地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继去年8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后,从去年11月1日起,国家有关部门再次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未来出口退税政策应将调控重点落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电与高技术产品上。同时,也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相关产品加以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

第二,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的向下浮动空间,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的汇率政策倾向。在当前世界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主动挑起货币贬值战争。

第三,择机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自2008年7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左右;铜等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为我国进口相关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尽快形成进口方案,以政府采购与企业购买相接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有色金属等稀缺物资,推动对境外资源的收购活动,大力提高我国能源等战略储备和增加后备来源。{mospagebreak}

2008年:我国外贸形势遭遇突变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这两大因素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原因。

2008年,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10月份,进出口出现较大幅度减速,当月进出口总额2214.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出口总额12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进口总额9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风云突变,遭遇雪崩式下滑。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达9%。其中,出口总额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总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达17.9%。

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单月首次出现量价齐跌,首现负增长。尽管我们2008年年中已经预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但这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雪崩式的坠落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并且,这很可能不是偶然现象,极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常态。

从当前来看,有两大主要因素导致了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第一,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向非次贷市场进一步扩散、房地产衰退、股市进入熊市等极端不利的共同因素作用下,美国经济大幅减速,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都已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或停滞或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由于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世界经济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三大经济体)的变化。

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年率下降0.5%,这是继上年第四季度负增长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分别下降了0.2%和0.5%,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并陷入了“技术性”衰退。虽然美国还未陷入“技术性”衰退,但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萎缩开始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需求。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上近来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其中,11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240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33.7亿美元和22.2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03.6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43.3亿美元和32.9亿美元。

第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逆转,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也随之大幅回落。

2008年12月上旬,反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已从2008年7月份的最高位下跌了40%以上。其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12月上旬已下探至40美元/桶,比2008年最高位时跌幅最高达70%;煤炭、矿石、金属和橡胶等产品价格跌幅也都在50%以上。

随着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高位回落,2008年9月份以来,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下降。其中,11月份,大豆进口均价为508.7美元/吨,环比下降14.3%;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为990.7美元/吨,环比下降7.4%;原油进口均价为528.3美元/吨,环比下降25.6%;成品油进口均价为490.1美元/吨,环比下降36.7%;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均价为122.7美元/吨,环比下降11.8%。另外,9月份,我国进口商品整体价格同比涨幅尚达17.5%,10月份即回落到10.8%,11月份更是较2007年同期下降达12%左右。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